top of page

高棉國度:建築篇

▲沒有鋪柏油的紅土道路,地圖上看起來不長的路,卻摩托車騎很久,路面滿是石頭和凹洞,心想進去不是大好就是大壞,結果看到高棉最原始的建築和生活。

高棉的氣候有半年乾季,半年雨季。在雨季時,是連續兩個小時左右的滂沱大雨,相當容易導致淹水,所以在的建築物周圍,會有一個的水池或護城河,及木頭搭建的小橋, 特別是在農村容易看到這個情景。

▲護城河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,當地養的牛雞鴨,及野生動物,會到這個護城河中去洗澡喝水,仰賴這個護城河,將水源分享給所有在這片土地上的動物。 

 (images by Ilia Torlin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陸地上的傳統建築

▲上圖是棕糖樹,是柬埔寨的國寶,棕糖樹的葉子可做為建築側牆,如今柬埔寨多用磚造或木建築,只有少部分建築或倉庫才用棕糖葉。(images by Mike Browne)

▲陽光從樹葉縫隙中撒入,猶如在森林裡,把南島的氣息都帶入室內。(images by Mike Browne)

▲竹子已變成時尚建材,民宿做竹子窗戶欄杆,外層鋪竹簾,陽光透進來美極了。

▲上圖為穀物倉,用竹子和木頭做支撐,側牆材質是稻梗混土壤,完全就地取材。農家將廚餘放入臉盆,雞就會跑過來吃。       

▲如今在農村大部分的建築為木或磚造,只有少部分或倉庫為泥土草房。結構為干欄式的建築,白天人們大部分在建築下方活動,猶如他們客廳,只差別在有陰影和沒陰影遮蔽的差別,客廳裡會有數個吊床,周圍擁有綠色植物圍繞,牛雞鴨有時也會一起來湊熱鬧,人與動物的距離是相當近。          

▲農村裡也會有少數幾間這樣建築,結構跟前一張圖其實差不多。

水上的建築

在柬埔寨有亞洲第二大的洞里薩湖,有住的水上人家,跟台灣早期水上人家不一樣。

 

在台灣,日治時期所有的建築物都必須與河川保持一定距離,而國民政府來到的時候,不僅放寬限制,甚至開始鬆散。人們空間不夠了,他就在對面的河流上方蓋廚房,嗯,越蓋越跨張,就形成了台灣的河上人家,一半建築在陸地,一半在河上。

▲洞里薩湖的河上人家,是完全建築在湖上面,進出時必須仰賴船,可以看到有些船載滿了貨物,然後就到一家一家的河上人家進行販售,變成移動型的船商店。

images by Mike Browne

我感到非常的驚訝,明明有陸地,為什麼人們要住在這個這麼不方便的建築物呢? 當地人跟我說,在河上的人家大部分從事捕魚的工作,所以住在那邊比較方便。

洞裡薩湖有,另外一區河上人家,住的把部分是越南人,是因為越戰的時候,有些百姓逃到柬埔寨,但是柬埔寨的政府不准他們登陸,因此他們就一直居住在湖上,而這個村落被稱為越南村。

▲河上人家的建築物,用一根一根的木頭打樁,直接延伸到湖里面的土壤裡,然後在湖上長出來的一個建築物。每個建築物的附近都會有船,還有延伸到湖泊裡的樓梯。

 

我們好奇這樣子的建築物,那個木頭在水里泡久了,怎麼不會爛掉?原來洞里薩湖,乾季時,湖泊可以縮剩原本的1/3大小,因此,乾季時湖泊露出了陸地,河上人家就會進行房屋的修整。

根據當地人說的,如今濕季實際下雨,沒有以前像那麼多了。想像這麼一大片的國土,所有的水源全部都是仰賴濕季,如果氣候變遷導致濕季雨量不夠,魚米之鄉的柬埔寨,所有的萬物的生命的都受到威脅。

bottom of page